2025年2月25日15时,我院特邀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执行主编叶忠教授,作题为《编者视角下的学术对话》的专题讲座。本次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科研素养,助力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,为学院教育专业硕士点申报工作夯实学术基础,全院30余名教师参与学习。
讲座聚焦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核心议题。叶忠教授首先以“三大评价维度”破题,系统解析CSSCI来源期刊评审体系中的转载率、引用率、传播率内在逻辑,强调学术成果的社会价值与传播效能。在选题策略方面,他特别指出要“双轨并进”:既要深耕期刊选题指南,把握社会热点与学科难点,又要将个人研究方向与学界焦点有机衔接,形成“大问题意识下的小切口突破”。
针对理论建构环节,叶教授提出研究者需立足自身学养积淀,搭建层次分明的理论框架;通过文献深耕形成学术坐标,在数据资料分析中融入批判性思考;借助概念图谱、模型建构等工具实现理论可视化表达。在论证方法论层面,他强调“证据链立体化”,既要引经据典展现学术传承,也要善用对比数据、案例矩阵等实证素材,通过图表转化复杂学理,构建“逻辑自洽、层次递进”的论证体系。
谈及创新性突破路径,叶教授归纳五大着力点:对新兴教育现象的理论深挖、经典命题的跨学科阐释、前沿领域的突破性发现、复杂教育生态的解构重构、重大政策变革的学术回应。他以“双减政策下家校协同机制创新”等案例,演示如何通过“老问题新视角、新问题深开掘”实现学术增值。
在互动交流环节,教师教育学院刘冬冬、张春红、杨会敏、黄岭、付春明等教师提出“选题的理论思辨和量化”“图表在论文中的运用”“冷门领域文章的投稿”等问题,与叶教授展开深度对话。
王院长在总结中表示,本次讲座通过解码C刊评价体系与编审逻辑,为教师突破科研瓶颈提供了方法论指导,特别是“问题锚定-理论淬炼-证据编织-创新突破”的完整学术生产链解析,为学院教育专业申硕工作注入强心剂。教师教育学院将持续推进学术能力提升工程,通过专家工作坊、核心期刊主编学术交流、论文课题靶向诊改等特色活动,构建“教学-科研-学科建设”协同发展新生态。
叶忠,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,《南京师大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执行主编,教师教育学院教授。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、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研究院院长,全国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结论审定委员会委员。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。

